中俄发布联合智库报告 阐释新时代中俄关系实质与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7月2日联合举办网络视频研讨会,就当前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发布智库联合报告《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实质与内涵》与《“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疫情凸显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
综合中新社、北京国际在线报道,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会上表示,2020年是中俄关系第八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日趋成熟、稳定、独立、坚韧,不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可以说,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已超出双边范畴,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坚决反对某些国家将新冠病毒蔓延嫁祸给中国的企图,也反对某些国家对世界卫生组织抗疫不力的诋毁。”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指出,尽管疫情对俄中经济合作带来一定影响,但双方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双方将致力于在2024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表示,今年是“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联合声明签署五周年,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深度对接,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打造新的增长点。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戈尔·伊万诺夫表示,面对疫情,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展现出高效率,在国际舞台协调一致采取行动。他说,2021年是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考虑以此为契机展开联合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俄青年一代对中国的接受程度增势明显
国与国的交往,不单单是政府之间的,还有民间的。“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两国民众彼此认可,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更加巩固,中俄合作抗疫也得到两国民众高度认同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民意调查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调查显示,51.1%至90.5%不等的双方受访者支持两国采取的抗疫举措。特别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抗疫行动“标签化”“污名化”问题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俄罗斯受访者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俄青年一代对中国的接受程度与亲近程度增势明显。调查显示,中俄民众对两国关系的感知和理解也更趋理性客观,青年一代彼此接纳和走近程度呈现增强趋势。
据悉,这份对中俄11座城市进行样本采集的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俄罗斯的非负面评价达93.1%,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国的非负面评价达82.6%。
专家:中俄民众距离拉近 媒体力量不可忽视
对于上述民调结果,多位学者近日给出了深入的解读。
中国社科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理事李勇慧受访时表示,中俄关系已迈入第八个十年,两国关系取得了瞩目发展。中俄民众对两国关系整体评价较高,首先得益于近些年双边关系的显著提升。其二为政治互信,中俄领导人及高层互动频密,为两国政治关系指明方向;中俄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角色很重要,在国际热点、焦点问题上有着趋同原则和立场,成为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压舱石。其三为经济互利共赢,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这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达到新的历史水平,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中俄之间存在广泛务实的合作空间。
“俄罗斯年轻人没有所谓的'历史包袱',这让他们更容易、也更愿意主动发现中国更加积极向上的一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去了解中国。”她指出,此外,中俄民众距离拉近,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未来可形成一套推进民间互动传播的办法体系。两国的“对口”机构也可定期组织相关活动,比如科研机构可进行联合研讨等,文体机构可组织更多活动增进彼此了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疫情危机,中俄关系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还体现出高水平的战略协作,特别是在回击美国污名化中国方面。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面对个别国家的无理攻击与抹黑,俄罗斯专家学者及主流媒体均予以有力回击,俄总统、外长等高层也出面公开回应。“双方相互支持,彼此仗义执言,体现了中俄高水平的战略协作”。
他称,“中俄关系受疫情冲击影响有限,两国共同抗疫的经历,将转化为疫情后中俄关系提速升级的动力”。他进一步表示,今年一季度中俄贸易额高达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可谓逆势增长。除了稳定能源等传统领域的合作,2020年至2021年也是“中俄科技创新年”,两国可在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俄守望相助,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抗疫合作,展现出共克时艰的决心。”李勇慧表示,这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彼此的国民性给出积极评价,这些正面认知也为中俄关系持续发展提供了民意基础和内生动力。